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股票配资犯法吗,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 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内对软件和信息技术安全的日益重视,近年来我国软 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成长期。根据工信部公 布的数据,2011 年至 2019 年期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从 18,849 亿元增长至 71,768 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 18.19%。
新兴技术的应用为行业的长远发展增添动力。伴随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 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演进,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迎来了实现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这是我国构建全球竞争新优势、抢占新工业革命 制高点的必然选择,行业因此受到国家重点支持和鼓励。
1. 智慧城市的意义与产业链结构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 局、国家标准委共同发布的《GB/T37043-2018 智慧城市术语》,智慧城市的建设和需求 目标,是从业务、数据、应用、基础设施、安全、标准、产业七个维度和各维度之间的 关系出发,对业务架构、数据架构、应用架构、基础设施架构、安全体系、标准体系及 产业体系进行设计。
智慧城市受下游需求拉动,且对上游议价能力强。智慧城市行业的上游主要为硬件 设备供应商和通用软件供应商。上游行业属于充分竞争行业,硬件产品和通用软件产品 供应充足、可选择性强。智慧城市对上游行业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强,企业对项目运作 的利润空间拥有较强的主动性。
下游对智慧城市项目拉动性强,主要面对 B、G 端企业。智慧城市所覆盖的细分行 业和应用领域众多,因此智慧城市行业的下游客户主要包括各城市、各级政府及职能部 门、各类事业单位等 G 端用户,各类大中型企业等 B 端用户和部分 C 端消费者。下游 客户对智慧城市产品的先进性、可靠性、稳定性、便捷性要求较高,使得公司必须不断 加大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以更好的满足下游客户的需求。
2. 智慧城市的发展是城镇化发展的结果我国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2019 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了 60.60%,相比 2000 年提高 24pct。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提出到 2030 年, 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 70%,目前仍有近 10 个百分点的距离,我国城镇化发展 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城镇化的迅速扩张向城市治理提出更高要求,技术赋能下的智慧城市成为最具发展 潜力的解决方案。城镇急速扩张下的拥堵、污染、安全、管理等问题日益突出。同时, 城市系统复杂度提升、需求多样化程度提高,要求城市运转更加高效、管理更加精细, 这为智慧城市的发展留下广阔空间。
智慧城市行业当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未来存在增长潜力。在国家政策和地方政府 的大力扶持下,同时受益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突破,我国智慧城市 市场规模呈现高速增长。根据德勤发布的《超级智能城市 2.0》研究报告,我国智慧城市 市场规模自 2015 年的 1.9 万亿元增长至 2019 年的 10.5 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 53.3%;预计至 2021 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到 18.7 万亿元,并正处于快速增长 阶段。在 2013 年至 2018 年的六年间,由各地方政府委托的智慧城市项目的中标数量从 12 个激增到 162 个。
图片
图:2018 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份额比例
各地政府积极推进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因地制宜探索具备地区特色的下游应用。各 地政府积极推进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与规划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项目的落地,所有副 省级以上城市、超过 89%的地级及以上城市、47%的县级及以上城市均提出建设智慧城 市。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 年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报告》,综合统计住建 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家发改委所发布的智慧城市试点政策, 我国智慧城市试点数量累计已达 749 个。同时,各省市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和发展路径 又各不相同,在落实总体行动计划下,不断推进“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慧医疗” “智慧交通”等具体领域实践,探索适合本地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和发展路径。
3. 智慧城市向数据深度融合,集成作用凸显智慧城市正朝向数据深度融合、共建共享的高水平状态发展,系统集成作用愈发突 出。在理念、技术与经验的多方助力下,智慧城市建设正在从低水平的单场景城市服务 平台逐渐发展至,与各城市数据系统实现更深层次互联耦合、搭建综合集成平台实现数 据的再处理、全面融合与覆盖多场景的精益化应用。在共建共享的概念引领下,各服务 系统的横纵向全面打通,可以基于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提供数字自主决策支持, 推进城市治理体系的自主、智能演进与优化,持续产生智慧收益的同时形成良性循环, 更新迭代全局性的发展理念与集成流通的数据全面融合的技术实践。
3.1. 顶层设计统筹城市开发,智慧城市标准趋于规范化,促进智慧城市落地实践2019 年 1 月,我国正式实施了《GB/T36333-2018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指南》,顶层 设计成为智慧城市建设实施的前提。顶层设计指统筹考虑项目各层次和各要素,只有在 统揽全局的视角下设计治理体系,才能有效避免数据孤岛、重复建设、可扩展性不足以 及缺乏政策指引等潜在问题。从规划开发设计阶段便引入智慧城市发展理念,结合城市 建设的不同阶段配置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并通过持续的运营和服务为城市创造价值,才 能顺利推进项目开展、实现各领域协调统一。
图片
图: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原则
3.2. 城市大脑赋能智慧城市,数据资源由条线为主向条块结合转变为解决信息协同和有效管理等难点问题,越来越多城市引入“城市大脑”。目前的 智慧城市建设,在面对不同厂家、不同系统连接标准、不同应用主体、不同行业与领域 等障碍时,数据孤岛难以真正打破,智慧城市建设效果并不理想。通过建立城市数据共 享交换平台,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实现各智慧应用领域的数据信息共享,结合 地理信息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应用,将建筑、街道、管网、环境、交通、人口、经济 等领域实时运行情况用数据反映出来,推动形成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 用数据创新的城市管理新方式。
因城施政,大型城市与中小城市将同步发展,智慧城市建设重点逐步向县域地区普 及延伸。在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规模不论大小,均可根据自身城市特性采取合适 的建设方案,智慧城市应用类型将高度多样化、差异化,并成为城市提高竞争力的手段。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不断引向深入,智慧城市建设呈现出明显的从大中城 市向中小城市尤其是县域地区普及的发展态势。
3.3. 智慧城市复杂性催生智慧城市整体运营商智慧城市发展的复杂化和专业化将催生“智慧城市运营商”这一行业新物种。“智 慧城市运营商”帮助政府进行智慧城市的建设、运营和管理。在智慧城市运营商的帮助 下,政府部门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减少自身的管理成本,获得更专业和多样的服务, 智慧城市运营商也可以向使用者和其他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并盈利。智慧城市运营商将成 为政府部门与城市使用者之间的关键桥梁,促进智慧城市的建设和整体发展。
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基本是通过政府牵头进行投资建设和运营,不仅受到政府财 政收支平衡情况等问题的限制和影响,同时还面临业务的运营、推广以及后期维护等困 难。因此,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完成后,必须要探索成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随着智慧城 市需求日益明朗,以及民众接受度的提升,政府要设计合理的商业模式,开放相应的数 据资源,培育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服务商,为城市提供专业化的业务运营 和增值服务。
智慧城市设计公共服务等各领域,安全与维护不断提升。智慧城市的建设涉及了城 市政务管理以及电信、交通、传媒、卫生、教育等各个公共服务领域,智慧城市系统安 全与维护的重要性将不断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是以信息化作为支撑的,对于智慧城市建 设带来的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信息在采集、传输、存储、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成 为重中之重。同时,随着物联网在工业生产、居民生活等领域的深入,信息安全问题对 实体城市安全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而随着智慧城市系统的复杂度提升,大多数城市尚 不具备系统性维护城市网络安全的能力,对安全厂商和系统安全解决方案的需求必将快 速增长。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应更加重视城市信息安全隐患的消除,要更加坚持创建“管理、 业务、保密、技术、安全”一体化设计,抓好城市大数据中心、城市大脑、城市工控系 统等重点领域的安全保障,构建全天候、一体化的网络空间安全防护体系,保障城市各 类信息和数据的安全。
4. 智慧城市厂商所具备的核心素养 (1)以方案设计、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建设实施和运维运营为核心的经营模式具备细分领域行业理解与强综合能力是智慧城市厂商所具备的主要竞争力。智慧城 市领域的信息化项目方案设计、建设、运营服务商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 1.是否具有丰富过往项目案例和项目管理经验,能够凭借丰富的行业经验积累的项 目直觉,更快、更准的洞察客户需求,针对行业客户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个性化、差异化 并具备可行性的智慧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2. 是否能够为客户选择恰当的基础硬件和通用软件,并与自主研发能力相结合,提 供一个满足客户需要的智慧城市综合解决方案; 3. 是否具备项目管理和实施能力,保证项目的落地实施,并顺利实现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原有的政务、产业、民生等领域生态的融合,向客户快速交付建设成果; 4. 是否能够在项目建成后提供长期、及时、高效的运维和运营服务。
(2)后期运维和运营是智慧城市行业客户的关注重点行业内多采取协议的方式,在要求智慧城市运营管理机构提供运维服务的同时,客 户也将智慧城市的运营管理交给运营管理机构来完成,从而可以较好地保证系统的稳定、 高效运行。同时,运营管理机构在提供平台运营管理服务的过程中,分析用户的个性化 需求和反馈的问题,为用户进一步提供增值服务并实现自身业务的持续增长。因此智慧 城市建设为城市管理者在选择供应商时会着重参考供应商能否提供长期、及时、高效的 运维服务,从而发挥各系统的长期应用价值。
(3)行业经验和典型项目是客户选择供应商的重要依据智慧城市行业没有统一的标准化解决方案,需要“因城施策”。客户在筹备智慧城 市建设时大多倾向于选择在智慧城市业务领域具有丰富项目成功经验、熟悉行业特性的 供应商来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因此,这一行业特有的模式会持续推动具备优秀技术实力、 了解行业客户需求、拥有大量项目经验的优势企业在行业内建立口碑,通过典型项目带 动后续业务的进一步扩大发展。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股票配资犯法吗,请参阅报告原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